表見代理是代理嗎(表見代理和代表行為的區(qū)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編總則,第七章代理,第二節(jié)委托代理,第一百七十條:“執(zhí)行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工作任務的人員,就其職權范圍內的事項,以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對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發(fā)生效力”?!胺ㄈ嘶蛘叻欠ㄈ私M織對執(zhí)行其工作任務的人員職權范圍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本條是關于職務代理的規(guī)定。

一、本條的歷史由來

本條屬于新增條文,但是并非沒有歷史淵源。

《民法通則》第四十三條規(guī)定:“企業(yè)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span>

《民法通則》第三十四條第二款規(guī)定∶“合伙負責人和其他人員的經營活動,由全體合伙人承擔民事責任?!?/span>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58.“企業(yè)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以法人名義從事的經營活動,給他人造成經濟損失的,企業(yè)法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對《民法通則》第四十三條進行了進一步的解釋,該解釋強調了“以法人名義從事經營活動”的構成要件。

上述兩個條文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將“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并列放在一起規(guī)定。

隨后在中國產生關于法人本質的討論,觀點截然分成兩派。

其一,“擬制說”認為,法人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只是基于立法技術上的需要將其擬制為人。

其二,“實在說”認為,法人是獨立存在的實體,并非是法律的擬制。該說又分為“有機體說”和“組織體說”。

目前在中國居于通說地位的是法人實在說中的組織體說。

在上述爭論中,法定代表人對外實施法律行為的法律性質也成為焦點。

“擬制說”認為,法人具有權利能力,但是沒有行為能力。因此法定代表人的行為就類似于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代理。

“實在說”認為,法人既具有權利能力,也具有行為能力。因此法定代表人的行為就是法人的行為,無須套用代理理論解決。但是法人對外進行法律行為,并非全部能夠由法定代表人完成,法人還需要委派其他工作人員完成特定事務,此時仍然要運用代理理論予以解決。

但是在法人實在說占據通說地位以后,學說理論的討論重點開始轉向法人的經營范圍對法定代表人的限制問題。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學說理論和司法實踐均認為,法定代表人超越經營范圍的法律行為一概無效。后來逐漸放寬,1999年制定的《合同法》第五十條規(guī)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權限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權限的以外,該代表行為有效。”

這被認為是一個重大的理論突破,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法定代表人超越權限行為的法律性質是什么?該條規(guī)定的理論基礎是什么?此時,即便是持法人實在說的學者也認為,關于法定代表人越權行為,準用表見代理規(guī)則。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法釋[1999]第19號”第十條繼續(xù)沿著表見代理的思路規(guī)定∶“當事人超越經營范圍訂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認定合同無效。但違反國家限制經營、特許經營以及法律、行政法規(guī)禁止經營規(guī)定的除外?!?/span>該司法解釋用“當事人”的表述替換“法定代表人、負責人”的表述,因為法人的工作人員同樣存在超越權限訂立合同的問題。

同時《合伙企業(yè)法》第三十七條的規(guī)定∶“合伙企業(yè)對合伙人執(zhí)行合伙事務以及對外代表合伙企業(yè)權利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該條同樣遵循的是表見代理的思路。

因此,有學者基于比較法的考察和對中國實證法的分析認為,無論采法人擬制說,還是采法人實在說,法定代表人的越權行為的效力,均應比照代理規(guī)則確定。實際上,無論法定代表人是否越權,其行為均應比照代理規(guī)則確定。否則會導致法律體系的人為割裂和重復規(guī)定。

如果按照目前中國通說的觀點,法定代表人在經營范圍內的行為不適用代理理論,而超越經營范圍的行為則是無權代理的問題(表見代理屬于無權代理之一種),理論上并不融洽。非法人組織不是法人,其事務執(zhí)行人的行為屬于代理無效,但是該事務執(zhí)行人和法定代表人在本質上并沒有區(qū)別。

同時,法人不但通過法定代表人進行法律行為,而且也通過其他工作人員進行法律行為。為什么前者不是代理,而后者屬于代理,這種區(qū)分有什么實際意義?但是法人實在說對中國的影響太大,以至于在《民法典》中對法定代表人的行為和法人工作人員的行為進行了區(qū)分規(guī)定。

即,前者表現為《民法典》第六十一條:“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guī)定,代表法人從事民事活動的負責人,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胺ǘù砣艘苑ㄈ嗣x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胺ㄈ苏鲁袒蛘叻ㄈ藱嗔C構對法定代表人代表權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后者則表現為本條。從規(guī)范內容看,兩者并不存在差別,原本可以合并。

二、制定本條規(guī)范的目的

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授權自己的工作人員對外進行法律行為,實屬多見。這種授權在本質上屬于意定代理的范疇,似乎沒有另行規(guī)定的必要。但是法人在指示或者委托工作人員對外進行法律行為時,可能并不像一般意定代理那樣進行外部授權,其內部授權更多地體現為公司章程中對各類工作人員職權范圍的列舉和限定,或者是通過內部的決議行為對各類工作人員的職權范圍進行決定。這使得法人工作人員對外進行法律行為和一般委托代理之間存在一些差異。

這是本條的規(guī)范目的所在。

三、本條規(guī)范的具體含義

(一)執(zhí)行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工作任務的人員,就其職權范圍內的事項,以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對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發(fā)生效力

本款屬于命令性規(guī)范。

(1)以下問題需要進一步說明∶執(zhí)行法人工作任務的人員,是除法定代表人以外的工作人員。因為法定代表人的行為對法人的效力問題已經在《民法典》第六十一條中規(guī)定。執(zhí)行非法人組織工作任務的人員,是否應該像法人一樣進行區(qū)分?

根據《民法典》第一百零五條的規(guī)定∶“非法人組織可以確定一人或者數人代表該組織從事民事活動?!?/span>但是對該事務執(zhí)行人進行法律行為的效力歸屬問題,則沒有規(guī)定。

根據《民法典》第一百零八條的規(guī)定∶“非法人組織除適用本章規(guī)定外,參照適用本法第三章第一節(jié)的有關規(guī)定?!?/span>第六十一條位于第三章第一節(jié),非法人組織的事務執(zhí)行人的行為似乎應該參照該條的規(guī)定。但是第六十一條是法人實在說的產物,非法人組織不具有主體地位,非法人組織委托事務執(zhí)行人和委托其他工作人員在法律性質上不存在差別。因此應該準用本條的規(guī)定。盡管參照適用第六十一 條,還是參照適用本條在法律效果上沒有差別,但是基于體系解釋仍然應該堅持這個結論。

(2)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工作人員的職權范圍。

如果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在委派工作人員對外進行法律行為時,對其代理權限進行了明確說明,自然以此來判斷該工作人員的職權范圍。如果沒有說明,法人工作人員的職權應該根據公司章程或者具體的內部決議行為進行判斷;非法人組織工作人員的職權應該根據合伙協議或者具體的內部決議行為進行判斷。

如果不存在上述判斷標準的,可以根據習慣進行判斷,如商店里的營業(yè)員,即使沒有任何明確的授權,也可以認為其對商店里的商品有代理銷售的權利。

(3)以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這不是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工作人員實施法律行為產生歸屬效力的必備要件。因為在特定情況下,根據代理行為的具體場合,或者代理行為的性質,代理人未標明被代理人姓名或名稱的并不影響代理行為的效力歸屬。以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是判斷是否構成表見代理的必備要件。

符合上述要件的,執(zhí)行工作任務的行為對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發(fā)生效力。不符合上述要件的,原則上屬于無權代理問題。但是應考慮構成表見代理的可能性。

(未完待續(xù))

好了,這篇文章的內容發(fā)貨聯盟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如果大家網絡推廣引流創(chuàng)業(yè)感興趣,可以添加微信:80709525  備注:發(fā)貨聯盟引流學習; 我拉你進直播課程學習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實戰(zhàn)干貨的推廣引流技術課程免費分享!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您可能還會喜歡:

發(fā)表評論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fā)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